东方明珠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创新平台荣获AI Cloud轻量云典型案例
2024-12-13
(原标题:【案例】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的“鄂尔多斯样本”)
在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应对广电和报社不同媒体形态的破“界”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实施体制机制重塑、流程再造、产业重构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融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被誉为中西部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的“鄂尔多斯样本”。
2022年9月,作为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试点,内蒙古首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组建。通过近两年的融合改革,初步实现了体制机制更活、采编效率更高、经营潜力更大、发展后劲更强的目标。融合改革案例获评新华社“全国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十佳典型事例”、亚广协“影响中国传媒年度创新力机构”等多项荣誉。
一是高位统筹凝“神”。从谋划阶段开始,就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鄂尔多斯市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工作,印发《鄂尔多斯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方案》,明确了4大类15项改革任务,为媒体融合提供坚强领导保障和政策支持。中心成立后,推动机制改革向“深”,对标优秀地区经验做法,制定绩效薪酬办法、竞聘上岗方案等配套制度;统筹调度向“强”,成立编委会、经委会、技委会、安委会等4个议事协调机构,对中心的新闻宣传、经营管理、技术保障、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推进一体化发展。
二是机构设置强“筋”。精简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精简33%;中层正职精简30%,内设机构精简28%。整合分散在各媒体平台上的采访、评论、编辑力量,组建策划部、采访部和7个全媒体新闻编发部,建立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全媒传播的新型采编流程,中心生产流程得到优化,采编力量得到加强。
三是队伍建设壮“骨”。打破不同单位之间的部门壁垒,实行全员参与、竞聘上岗。原有48名正科级干部使用26名,9名副科干部竞聘使用到正科岗位,22名中层正职主动让贤成为指导员,中层正职干部平均年龄由49岁降到43岁。制定中心《人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方案》《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等系列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引进高层次人才12名,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专业技术人员34名,采编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提高到90%以上。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中心和公司分别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特岗特酬,将平均绩效提高至鄂尔多斯市平均绩效近2倍,绩效系数设置向策采编发评岗位倾斜,解决了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两拨人”“两张皮”问题。
四是流程再塑化“淤”。通过机构重组、流程再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共用、一体发展,建立起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传播体系。整合原广播电视台、日报社、新媒体中心3家媒体资源,关停并转“天骄云”“鄂尔多斯手机台”“鄂尔多斯之音”3个客户端、“鄂尔多斯新闻网”“鄂尔多斯日报”“鄂尔多斯头条”3个新闻类平台号、曲艺评书广播1个广播频率、城市生活频道1个电视频道等平台,宣传平台从原来的94个精简到25个。集中力量打造“暖新闻”客户端及系列同名平台号,形成“台报网、端微屏”优势互补、品牌传播的“暖新闻”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通广播、电视和报纸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全媒体融合平台及指挥调度平台、城市资源库平台,为新型采编流程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技术支撑。
五是两线发展造“血”。大力实施“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战略,持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事业+产业”方面,成立经委会统筹中心媒体资源与公司经营。“新闻+政务”方面,精心策划、有效传播,创作有思想、有高度、接地气的内容产品,推出全媒体问政栏目《暖城聚焦》。“新闻+服务”方面,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在“暖新闻”客户端开通集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三大应用场景为一体的《家园》服务频道,客户端上线《暖融融》服务频道,《为爱发声!帮助这位大学生完成大学梦》等20余期公益活动切实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忧心事。“新闻+商务”方面,高质量完成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全国舞蹈展演、全区十五运等重大活动宣传服务。圆满完成鄂尔多斯城市形象户外媒体宣传项目。承办50多场大型会展活动与文艺演出,拓展微信全球直播、电视广告等宣传业务20多项,摄制宣传片、专题片30多部。
通过改革,中心各自为战的采编队伍得到有效聚合,采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内容策划、制作、生产能力持续提升,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受众喜爱、刷屏热传的融媒体作品形态不断丰富,在中央和自治区主要媒体上稿率明显上升,中心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目标夯实了基 础。
(一)抓好主题报道凝聚精神力量
聚焦主题主线,开展“牢记总书记嘱托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鄂尔多斯回响”等系列报道,开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创建进行时”“高质量发展看鄂尔多斯”等专栏专题60多个,2023年发稿13.7万条,日均发稿370余条,总阅读量3.76亿,100万+以上作品100余条。全媒体作品共有32件作品获全国性行业奖项,63件作品获自治区级奖项,如纪录片《黄河在这里转弯》被广电总局评为“2022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长片”,是自治区唯一获奖纪录片;《岩羊爸爸》荣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纪录片单元优秀奖单元最高奖项金海棠奖;广播剧《黄河谣》获内蒙古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二)讲好暖城故事提升城市形象
国内传播方面。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草原全媒、奔腾融媒等中央及自治区主要媒体刊播融媒作品5500多条,在自治区各盟市上稿排名第一;在奔腾融媒和自治区广播端上稿量均位居全区第一。承办全国第三届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论坛并举办“暖城之约 融创未来”主题采风活动,相关稿件被半月谈网、凤凰网、搜狐网等转发。
国际传播方面。2023年4月成立内蒙古首个国际传播中心,在推特、脸书、ins等海外社交平台开通“Discover ordos”账号,全年累计刊发稿件3000多条,总阅读量突破10亿,实现鄂尔多斯新闻史上第一次向海外传播。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开展“百城百屏”城市形象主题宣传活动,线下在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及国内100个城市核心商圈户外大屏上连续7天播放鄂尔多斯城市宣传片,线上在海媒账号、央媒同步传播,助力暖城鄂尔多斯走向世界。成立鄂尔多斯国际传播(人才)研修交流中心及实训基地,与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开展深入合作。
(三)强化舆论监督助推市域治理
推出鄂尔多斯首档全媒体舆论监督栏目《暖城聚焦》,由市委成立市聚焦办,形成由市聚焦办选题研判、市融媒体中心制作播出、再由市聚焦办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市融媒体中心与市聚焦办建立问题线索库,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问政。栏目自2023年7月开办以来,《莫让电梯变“滑梯”》等典型报道、追踪报道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与属地政府前期建成的社区服务平台“多多评”和接诉即办市长热线工作平台合力形成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引起新闻界和学界广泛关注,成为媒体舆论监督“鄂尔多斯现象”。
(四)特许经营助力宣传和产业“两加强”
鄂尔多斯深入贯彻落实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要求,在体制上建立“中心+公司”的发展模式,在机制上探索特许经营的管理办法。
建设“中心+公司”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市融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由中心党委书记兼任公司董事长,突破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障碍。积极推动培育“新媒体运营、文化会展、出版印务、发行物流、广告传媒、教育培训、数智服务、旅游研学”等核心产业板块,构建了主业突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多元发展格局。营收首次破亿达到1.2亿元,反哺新闻事业3000多万元,中心和公司员工年收入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激活宣传了资源潜力和干事活力。
通过特许经营权破解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难题。根据国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心探索向公司授予媒体资源的特许经营权,签订年度媒体资源和平台的经营合同,同时成立中心和公司领导及有关中层干部为成员的议事协调机构“经委会”,协调解决宣传和经营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实现宣传载体和媒体资源的合理合规经营,促进宣传和产业的“双向奔赴”“两加强”。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实现新突破。继续加强“暖新闻”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强内容创新生产,增值媒资数据、跳出鄂尔多斯办媒体,全面推广“暖新闻”品牌,加强全媒体品牌塑造传播,激发内部活力,从“相融”迈向“深融”,再到“精融”。
二是强化产业经营,探索融媒产业多元发展新实践。依托市融媒体中心的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带动市融媒公司旗下产业发展壮大,为经营工作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更好实现产业经营反哺宣传事业。